聊聊《哪吒2》

《哪吒2》槽点不少,名不副实,恰好反映了当下中国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的现实。
影片的主要问题至少有以下几点:

  1. 反派塑造单薄 —— 仙翁炼丹壮大阐教的动机模糊,没有说服力。鹤童鹿童沦为单纯的工具人,缺乏立体感。

  2. 台词刻意卖笑 —— 为了抖包袱而抖包袱,与角色气质和情境明显割裂。

  3. 价值观混乱 —— 剧情与现实出现了“精神分裂”:

    • 如果仙翁是为了阐教牺牲小部分人以成就整体,那按照现实中被宣扬的“牺牲小我成就大我”逻辑,他更应该是被歌颂的伟光正,凭什么成了反派?当年封堵武汉人保全全国人,也没见多少人反对啊。影片多处暗示仙翁影射美帝,可他的这种价值观反倒更贴近咱们中国吧?

    • 仙翁说“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”,在现实里倒更像是中共的惯用手法,到处塑造敌人——把香港人叫“曱甴”,把新疆人称“东突”,把藏人说成“藏独”,把台湾人叫“青蛙”,把日本人骂成“倭寇”,把美国人说成“洋鬼子”,不断制造“异类”,贴立场标签,把仇恨教育渗透到骨子里。

    • 哪吒那句“我活不无所谓,我只要你死”,放到现实中几乎等同于杨佳事件,而杨佳的结局早已众所周知。

我最想说说的,是最后大战中那种外交部式战狼腔

哲学家说过:“语言即世界。” 语言不仅是思想的表达,更是塑造思想的工具。过去几十年,中共不断收紧对中国人表达权的控制;尤其是习包子上台后,言论空间更是被压缩到极致。我的亲身经历就是证明——2010年,我还能在微博连续两个月连载“八九六四日记”,而到了2019年,我常用的社交平台已全部被封禁。

如今,很多人靠VPN翻墙,可无论墙内还是墙外,中文舆论场都像被建起了无形的重重高墙。有人说,即使离开微博去了X,依旧能感受到浓烈的戾气。这也是我几乎不发中文推文的原因之一,只要用日语,评论区就会友好很多。悲观地说,现在全球中文语境几乎都被中共的意识形态污染。这个来自苏联余孽的邪教不仅正在改写我们国家的历史,还正在毁灭我们这个民族的母语。

掌控话语权,就能重写历史,塑造认知。结果是——今天几乎没人觉得这些战狼台词有问题,反而还能为电影带来百亿票房。就好像:言论的枷锁,是观众自己花钱买来的;戴久了,还当成饰品在炫耀。讽刺至极。

ps:以上内容是对以前发布的推特重新进行整理扩充。

消息盒子
# 您有1条未读消息 #
# 您需要首次评论以获取消息 #
# 您需要首次评论以获取消息 #

只显示最新10条未读和已读信息